江西省推进生态园林城市(镇)建设
12月1日起,《关于开展江西省生态园林城市(镇)建设工作的通知》正式施行。
通知要求,按照居民出行“300米见绿、500米见园”的标准,持续推进综合公园、专类公园、社区公园、“口袋”公园、“邮票”绿地和各类附属绿地、防护绿地等建设,实现居民“推窗见绿、出门见景、就近逛园”。
到2025年 全省70%的城市(县城)达标
通知明确,到2025年,力争全省70%的城市(县城)达到省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标准,全省40%的镇达到省生态园林镇建设标准。到2030年,力争全省所有城市(县城、镇)达到省生态园林城市(镇)建设标准。
到2025年,力争全省20%左右的设市城市进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行列、40%左右的城市(县城)达到国家园林城市(县城)标准,20%左右的镇达到国家园林城镇标准。
到2030年,力争全省50%左右的设市城市进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行列、60%左右的城市(县城)达到国家园林城市(县城)标准、40%左右的镇达到国家园林城镇标准。
居民出行 “300米见绿 500米见园”
通知要求,各地要加大城镇园林绿化养护、设施维护管理等经费投入并纳入财政预算。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,推进城镇园林绿化科学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管理。
按照居民出行“300米见绿、500米见园”的标准,持续推进综合公园、专类公园、社区公园、“口袋”公园、“邮票”绿地和各类附属绿地、防护绿地等建设,实现居民“推窗见绿、出门见景、就近逛园”。
通知还针对全省老旧小区绿化提升改造提出具体要求:增加植物配置和游憩、健身设施建设,提升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服务功能。同时,开展城市园林式居住区(单位)建设。
严守红线 城市公园内禁设私人会所
通知还强调,要进一步加强城镇园林绿地管控,严守城镇绿地保护红线,依法查处占绿毁绿、擅自改变绿地性质等违法行为。规范公园配套服务项目经营行为,严禁在城市公园内设立“私人会所”。
在推进城镇海绵化改造和建设中,各地要综合采取“渗滞蓄净用排”等举措。各地还要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,不得随意移植大树、更换城市行道树。按照“有路就有树,有树就有荫”的原则,深入推进林荫路系统建设。
编辑:liqing
相关阅读
成都:超线公园明年4月交付 “地面+空中”景观设计
超线公园项目是围绕四川音乐学院新都校区外2.4公里街区专门打造的公园。项目结合“地面+空中”景观设计,打造一个时尚长廊、艺术街区【详细】
郑州一公园现智能健身步道可开“运动处方”
每隔150米设置一个指示牌,提示健身人群按智能步道布置路线健走。步道起点处有个智能互动大屏,通过互动大屏,市民可轻松了解科学健身指南、地方天气、步道人流量、步道排名等情况【详细】
杭州师大女教师因园林论文抄袭被撤博士学位
经南京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调查核实,认定郭彦努的博士学位论文《祁彪佳的园林世界》和其期刊论文《绍兴石宕园林研究——以羊山石佛寺为例》存在多处抄袭【详细】
第六届上海市民绿化节闭幕
上海正在着手建立社区园艺师制度,将在各个街道社区设立专门的园艺师,为居民们答疑解惑、提供技术支撑。从今年开始,这一制度将率先在全市20个街道试点推行【详细】